马文甲副教授授课现场
2022年7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学生工作组组长马文甲为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陶瓷艺术设计高职高专创新型人才培养》作题为“雕塑思维”的专业讲座。
马老师在讲座中梳理了中西雕塑差异和中国雕塑的发展历史,通过雕塑的发展历史延伸出对艺术和教学的理解。他特别强调了“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强调学员们要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化思维,才能进行好的艺术创作和教育教学、在创作中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艺术教育的目标必须明确,需要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
石雕与泥塑
马老师在讲座中首先分析了雕塑的概念,中国传统雕塑和西方雕塑不同,中国古代“雕”和“塑”是分开的,石雕和泥塑是两个工种,制作工艺影响了两者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形象。
中国与西方在学术发展追求、身体参与世界的方位、对环境的观看角度和审美标准上都有所差异,这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参与世界的方位不同
中西方对生活的观看角度差异
“中国的绘画是散点透视,中国文化是一种承载文化。中国人如果在古代去画一个画,他一定是将身体做一个尺度,走到大山里边儿,接受大自然的信息,然后把最重要的记忆拿回来表现成山水画。这是一种叠加式的对感受的罗列。
“西方人画风景,是在最远最宏观的角度把握这个山的特点。”马老师介绍,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人们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中西方对艺术的表现和观看方式都有较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造像的发展
马老师在讲座中梳理了中国古代造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认为中国古代美术的基本特征是意象之美和繁复之美。
从中国古代雕塑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并不“求真”,例如明代的雕塑,比例和普通人并不相近,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心理比例。在表现男性力量感时通常会做大口鼻、省略脖子,以突显其威猛的形象,这与西方强调肌肉的思路是不同的;表现苗条的女性时则会做出溜肩,这些都是对意象的表达。反映出中国古代雕塑重视表情、心理比例和真实精神的表现。
接下来,马老师介绍了近现代中国雕塑的发展,他说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最早受到西方的影响,强调科学的观察和个人综合素养;建国后受到苏联的影响,重视教育的体系化,同时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改革开放后逐渐认识到艺术表现的多元性,开始采用工作室制教学。
沈阳红旗广场主席像与《我们走在大路上》
最后,马老师通过一系列当代雕塑作品案例论述了当代中国雕塑艺术的教学与创作观念的发展。面对同样的题材,艺术家们的创作手法也因作品定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当代雕塑创作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思考,如何在当代陶瓷创作中体现中国视角和雕塑艺术的特殊语言是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课程的分享可以为职业教育老师们提供更多教学反思和研究思路。
马文甲副教授与全体学员合影
专家介绍
马文甲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学生工作组组长、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雕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当代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跨媒介(融合媒介)艺术创作与展览策划、现当代雕塑教育研究
重要展览:
2020年“遐-览-第12届中韩交流展“中国雕塑学会
2020年第五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 苏州市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2019年“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2019年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入选作品展 重庆当代美术馆
2019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壁画入选作品展 河南美术馆
2019年《国家•民生-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创作成果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19年“薪技艺-国际青年艺术家交流” 清华美院美术馆
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雕塑公园中央美院与阿拉善政府
2019年京津冀青年雕塑家提名展 衡水饶县
2019年“空间重构-裕华城市景观雕塑落成展 ”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9年江西鹰潭“悟道”展 鹰潭美术馆
2019年江苏雕塑月雕塑作品邀请展 南京时代美术馆
2019年“印象大运河”常州雕塑邀请展 西太湖美术馆
2019年“聚象”四川当代雕塑作品展 四川美院
2019年“学院熏风”三校教师作品展 798零艺术中心
2019“工艺维新”日本鹿儿岛县与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交流展 鹿儿岛黎明馆
2019年两岸工艺创作交流展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
2019年阿根廷库里蒂巴双年展 阿根廷政府 中央美院
策划展览:
2020年“辉耀大地”苏州尹山湖美术馆 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
2019年参与策划“国家 民生-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创作成就展”清华大学
2019年“当代中国南北石雕艺术巡展” 清华大学
2019年“尚美华章-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作品展” 北京汽车博物馆
2019年“云泉-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构型” 苏州博物馆
2018年“大同雕塑双年展-具象篇” 中国美协、中央美院 大同中国雕塑博物馆
2018年“行山-中国当代雕塑家邀请展” 河北博物院
个人作品:
《醒》木 2015
《远方的来信》木、玻璃 2011
《失眠者》木、玻璃 2011
来源:陶瓷系副主任 副教授 杨帆
摘编自:陶瓷工艺文化 有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