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世界知名艺术家李禹焕举办讲座:我站在空白的画布面前
2019.10.14

海报

讲座嘉宾简介

李禹焕,1936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1956年入学首尔大学,随后前往日本;1961年毕业于日本大学哲学系;1973-1991年,任教于多摩大学;目前在日本镰仓和法国巴黎工作和生活。

作为日本“物派”艺术运动的创立者与代表人物,李禹焕曾于2011年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里程碑式的艺术生涯回顾展。其后又曾于2014年在法国凡尔赛宫创作了12件令人震撼的作品。 李禹焕自上世纪60年代起便撰写文章研究空间及物质的概念性,并以“关系”作为作品的参照,在古希腊哲学的影响下认为每一客体的形成是起源于事物之间的关联,更以其哲学思维为“物派”总结其宗旨及理论,追求的并非是表现自然材料本身,而是“在一定的场合接触到世界本身的原本状态的鲜活性时感悟到美丽的瞬间”。 而李禹焕独有的带有东亚独特的隐藏“关系”表露而非揭露,像是近作中所使用的“对话”等命题,则是旨在突出超越出客体本身环境的存在,以作品本身存在于客体之外,建立一种“关系”的存在感,同时在对象周边不论可视或不可视的场域中所产生的能量,使得观者产生对周遭世界及对象本质的思考,产生一种“对话性质”。 不论是李禹焕的雕塑还是绘画作品,所带来的强大原始感知及能量在东西方皆独树一帜。

李禹焕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便是一位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及艺评人。他在过去的40年里一直活跃在世界范围内,其作品通过对材料的运用以唤起与世界“相遇”的体验,不仅是亚洲抽象艺术创作的核心,也被西方艺术界重视,成为研究对象。

《From Line》 李禹焕 1982年

布面油画   182x227cm

《开放的维度》

2019年10月10日上午,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A301报告厅爆满,世界知名艺术家李禹焕的讲座《开放的维度》在这里举行。这是“立象与对话:李禹焕、王舒野&杜大恺、刘巨德艺术展”及研讨会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得到了东京画廊+BTAP、佩斯(纽约)的大力支持。

立象与对话

李禹焕 王舒野 & 杜大恺 刘巨德

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9年10月10日-31日

展览地点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B区一层美术馆

主办单位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东京画廊+BTAP

佩斯(纽约)

承办单位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美术馆

策展人:鲁晓波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院长鲁晓波,参展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刘巨德,旅日艺术家、清华美院校友王舒野等也来到了讲座现场聆听。讲座由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主持。

李禹焕演讲

陈岸瑛主持

李禹焕还与王舒野展开了现场对话,深入阐释了“物派”、“新朦胧主义”背后的东方哲学理念。参展艺术家杜大恺和刘巨德则分别以提问的方式参与现场交流。杜大恺认为,这是他听过的最有价值的艺术家演讲之一。

李禹焕与王舒野对谈

杜大恺提问

刘巨德提问

现年83岁的李禹焕,坚持站着演讲。称自己从不写演讲稿的李禹焕,这一次为在清华美院的讲座精心准备了稿件,显示其重视程度。

李禹焕首先在讲座中阐述了中国文明历程的特殊性,他认为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中国担负着引领人类信息和文明的发展的责任。由于一些现代思想,如人类中心主义已经随着信息和文化的发展逐渐淡去,新的艺术形式也将产生变化。李禹焕在自己的创作中,就进行了“加”与“减”的权衡,将自己的思考和方向一致化,视“无为”同“有为”。他提到本次讲座的题目是个双关语,其意义不仅是“开放的维度”,更是“把维度打开”。李禹焕强调,如今地缘政治学的说法几乎已经没有意义,就连个人与共同体的概念也感觉别扭。

李禹焕说,我们的文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形容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也不为过。他表示,人类中心主义的近代思想已经崩坏,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言:“人已死去”。将世界以及画布,当作自己的殖民地进行支配,恣意挥洒创造的艺术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Dialogue》 李禹焕 2018

布面丙烯 227x181.9cm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李禹焕就不断追问自己,绘画以及创作还有可能性吗?他进行了各种艺术实践,有时会表现出激烈的对抗,或者反复地逃离,但始终执着于追求艺术表现的重建。

李禹焕形容自己就像运动员锻炼身体一样不断训练和积累自己的技术。为了能与世界在更高的层面上深度交流,要更新观念,也要积蓄与无意识相连的专注力。

李禹焕在讲座中不断提到“无意识”与“身体”这个两个词汇。他认为,艺术表现往往超越意识而伴随有很大程度上的无意识,即便是自身的观念,却是对他者的呼唤,是与世界的交流而产生的事件。李禹焕认同海德格尔及梅洛·庞蒂对于身体所有权的表述,即身体是世界的。身体的动作是带有未知性的,这个动作不仅受制于个体本身,而受制于时间和无意识的外部因素一同作用。因此,由于与外部关联的特殊性,到达身体的艺术就是抵达了无限。而人们观看怪异观念艺术风格作品的过程,就是与世界的无限相遇。李禹焕形容自己的创作是从日常去向其他维度的飞跃的行为,是身体的秘密仪式。在身体行为与创作过程的双重作用中,时间和创作不断前行。这个过程伴随着混合、反复、忘却、对抗、想起以及新的发现。

“余白”是李禹焕讲座的另一个关键词。李禹焕将他画布的白看作空虚与盈满的共同体,在作画的过程中,他会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待空间回应。画笔在触碰画布的时候便会瞬间将整个场域变得富有生机,他将这样形成的绘画空间称为“余白现象”。不同于东方山水画中的留白,李禹焕认为自己画布上的余白存在着机能性和回响效应。

李禹焕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解释了他如何转换空间,使自己创作的整个场域亦动亦静。例如在铺满草坪的广场上放置宽大的正方形铁板,在其中心略微偏右的地方放置一块大石头。铁与石头的重量会让作品稍稍沉入大地,柔软的草坪与钢硬的铁板形成反差,石头矗立的姿态以及摆放的位置等等,也让空间产生出静与动的紧张感,周围不可名状的沉默绵延伸展。虽然是铁板与石头组合而成的作品,然而它与草坪的广场的关系性是绝对无法忽视的。

2014年,李禹焕还曾经在凡尔赛宫的土丘上以不锈钢做过一个半椭圆形弧形结构,并在地面铺了一块不锈钢板,人从钢板上走过的同时穿过上方的椭圆弧的作品。不锈钢板做成的弧形以及地面上的不锈钢板道路为周围的空气增添了强度,对风景施压的同时也解放风景。这个作品的重点是由于弧形构造的存在,天空显得更宽广了,周边环境显得更新鲜明艳。创作出的对象在彰显世界的同时将自身隐藏起来。

李禹焕不同意绘画和雕塑已经走到尽头了的说法,他认为,绘画和雕塑的不灭性,正如人的想法以及人和世界、和他者的关系性和相互碰撞以及激荡一样,是不灭的。李禹焕举例,人工智能机器人曾经重新创作伦勃朗的画,它画得非常好,引起了世界一片哗然,许多人因此而担心。但李禹焕觉得,把机器人的画作当成一个非常高明的印刷品来看就可以了,因为即便是伦勃朗在世的话,他也不会用同样的方式来画画。可能他在画的时候,画到哪里觉得不对劲了,他就会半途而废重新再来。李禹焕介绍,即便是那些传世的绘画珍品,在对它进行高科技扫描的时候,会发现曾经被画家否定或者抛弃的画藏在下面。

在讲座的结尾,李禹焕再次强调,人是不断与无意识共生的。高科技的迅速发展,让人们误以为世界可以被了解,可以被完全地还原为虚拟的图像,但这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世界永远存在未知因素。由于艺术的表现是在不同关联的作用下产生,所以艺术是媒介的产物,也是与世界不可思议的相遇。

图、文:艺术史论系

东京画廊+BTAP

佩斯(纽约)

现场摄影:冯世光

© 2024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100084

© 2024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