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秉持理想,薪火相传,2019年12月28日下午13:30~18:30,由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主办,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系、艺术史论系共同承办,国家艺术基金、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支持的“2019“薪技艺”国际青年学术论坛·金属艺术”在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A301报告厅顺利举行。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担任本次论坛的学术主持。美术学院师生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院校的师生2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
陈岸瑛教授担任论坛学术主持
论坛全景
本次论坛以“薪传东方智慧”为主题,集结了来自中、日、韩等国的八位青年艺术家,以及三位资深艺术家、评论家及行业管理者,旨发扬精良学术品格,从传统与当代、民族与国际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对比研究,诠释东方智慧魅力,汲取传统精髓养分,推动当代金属艺术的创新发展。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在工艺美术教学和研究方面拥有的优良传统,这离不开学院和相关领导支持。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教授也莅临论坛现场,对论坛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期许,他表示“薪技艺”承继了学院的学术文脉,鼓励参与“薪技艺”的年轻教师沿着学院的文脉践行对工艺美术当代创新转化的探索和理解。
美院党委书记马赛致辞
本次论坛分为“嘉宾演讲”和“专家评议”两个环节。
嘉宾演讲
“嘉宾演讲”环节共有来自中、日、韩的八位青年艺术家。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美术学院的闵复基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现代首饰的同时代性(当代性)—围绕6位韩国首饰艺术家来讲述》,将其对金工首饰的同时代性(当代性)思考通过其展示的6位韩国艺术家的作品来进行了阐述。那么,对于这些艺术家而言,什么是“当代性”?闵复基教授的回答是:“这并非指一个特定的时代,而是作家同当今时代的相互感应”,并发出了“让我们怀着对自己最有意义的问号进行创作”的感慨。
闵复基(韩)演讲
闵复基(韩)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汪正虹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东西南北的方向”,她讲述了其自身研究方向从雕塑向金工首饰的转变历程,抒发了只有故土、才是真正的家乡的感悟!同时,以艺术家个人体验的方式,阐释了自己的创作在东西方艺术思想影响下的徘徊与抉择,并展示如何将这些思想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
汪正虹演讲
汪正虹作品
来自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王克震副教授的演讲主题目“物性思维”,他在学术的道路上经历了东方的物性思维和西方的物质思维之间的碰撞和交融,通过分享其在创作中对两者之间立场的选择,提出了工艺是手段,对于器的思考才是作者创作的核心意图的看法,并认为当代艺术的总体趋势是从对视觉的研究转往向对物质的探究,工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和手段。
王克震演讲
王克震作品
职业金工艺术汪旺先生的演讲主题是“工艺、器物、时间”,通过呈现其自身在工艺创作当中的实践和探索,述说了一位艺术家在自身工艺历程中对工艺文化特性的理解和对器物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工艺、器物与人三者的关系,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回应古代东方智慧,展望对未来工艺创作的设想。
汪旺演讲
汪旺作品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铸金研究室的高桥贤悟先生的演讲题目是《超绝技巧到现代艺术》,展示了被认为代表日本工艺巅峰的明治时代工艺作品的“超绝技巧”,并通过自己及多位日本当代青年工艺家的作品,阐释了当代工艺家如何通过新的艺术语言在当代重现这些绝妙与超时空“超绝技巧”,让我们再识传统工艺与当代传承创新的惊异与超绝。
高桥贤悟演讲
高桥贤悟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张凡副教授主题是“遗失的宝物现身在23世纪”,通过自己在首饰创作和文物修复领域的实践,探究在工艺作品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不同维度的魅力和状态,也提示人们重新认识传统工艺当代“复活”的价值与意义。
张凡演讲
张凡作品
北京熊氏珐琅的第三代传承人熊松涛大师的演讲主题是“不拘方寸觅极致”,通过自己的品牌故事和工艺实践,讲述了自己传承景泰蓝技艺的历程,展现了以传统景泰蓝技艺为基础,经过刻苦钻研和不断尝试,利用东方传统智慧,最终实现工艺创新的过程。同时,熊松涛还尝试突破传统景泰蓝工艺的局限,大胆尝试将该工艺融入珐琅表盘的设计和制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熊松涛演讲
熊松涛作品
作为此次论坛的策划人,来自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系的王晓昕副教授,以《融古﹒铸今——金属工艺当代转化与创新实践》为演讲主题,通过自己的当代金属艺术创作实践,向大家展示了前沿科技与古代造物、传统文化与当代理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从工艺、设计、审美、文化等不同层面,分享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转化的理解,探讨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创造性继承与传承性创新。
王晓昕演讲
王晓昕作品
专家评议
论坛的“专家评议”环节,在陈岸瑛教授的主持下,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系周尚仪教授、北京歌华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副秘书长曾辉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助理马翔先生对青年艺术家的演讲进行的评议,在肯定前沿探索和工艺本体探索的同时,也中肯的指出了青年艺术家对产业和民生关注不足的问题。同时,从教育、艺术、产业的多个角度对传统工艺的当代发展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金属艺术当代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评议环节
马翔:要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工艺大师的作品主要是以实用器为主的器皿,院校类嘉宾展现的则更偏向艺术品的范畴,也有一些是纯首饰设计的作品。”马翔认为,工艺美术最终应该是为大众服务,为老百姓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服务。他希望各大院校的设计能够引领方向,不仅仅是面向艺术品,更重要的是探究如何把工艺美术的技艺和美带到老百姓的当中,为更多的大众创造出美的作品。只有这样,所有老百姓的审美观念和生活品质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评议专家马翔先生发言
曾辉:在大工业环境下坚守传统工艺 “薪”技艺,有着老精神。百年以来,我们的艺术设计一直是为民生而做的。今天,各位嘉宾以东方美学为基础的演讲,给我们年轻的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思考。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高科技手段投入生产,恰恰是人们更需要传统工艺所转化出的价值的时候。在曾辉看来,传统工艺对于当代大工业环境下的生产是一种有机的、不可或缺的补充,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尤为重要,有人来坚守这样的工艺,是人类文明不断延续、不断传承的基础,而“薪”技艺就代表着这样的一种方向。
评议专家曾辉先生发言
周尚仪:艺术家要有更宽阔的天地周尚仪教授表示今天的论坛非常令人振奋。“从03年第一届国际金属艺术展览,我们都在为中国金属工艺能够更快的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断努力。到今天,我们发展地突飞猛进,呈百花齐放之象。”作为金属艺术家,同时也是金工专业的教育家,周教授希望年轻设计师可以在传承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好的元素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传统的事物继承下去,而不是仅仅将传统照搬过来,要在古人的智慧和精华后更进一步。周教授还提到,熊氏珐琅在国内外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大特点。工艺美术是艺术中比较贴近大众的一个种类,而金属艺术又是工艺美术中的一个小类,但由古至今,很多地方都有着它的痕迹。周教授说:“我们培养的不是工匠,是艺术家,是设计师。很多首饰立体感很强,做大了,就是雕塑。如果设计师、艺术家只能做戒指、耳环,越做越小,那你的天地就太小了。这个时代给了艺术家很宽阔的天地,希望大家也都能看到这一点,做出好的创作,也更贴近人民的生活。”
评议专家周尚仪教授发言
图、文:组委会
部分内容转载自《珠宝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