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春碗”看“春晚”成了今年春节的热门话题,这盏“春碗”将脍炙人口的福牛形象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相融合,将中国人对“福禄寿喜财”的美好期盼与生活中热腾腾的烟火气儿相结合,更引发我们对于生肖文化、文创衍生产品等诸多领域的关注和思考。借此机会,艺术中国特约2021CCTV春节联欢晚会“福牛春碗”的设计者,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王红卫长聘教授,一起揭晓其创作背后的故事,看看这碗里究竟盛着哪些“珍馐美馔”?
福牛春碗 设计师:王红卫 赵晖 冯畇茜,执行:吕淳 冯畇茜
小碗中的大智慧——从春晚到“春碗”
艺术中国:牛年如意转乾坤,牛气冲天开鸿运——“福牛春碗”带着它的红火和热情为2021年开了一个好头。可否请您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只与众不同的“牛碗”?
王红卫:“福牛春碗”,是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中视实业集团以及北京国际设计周委托,专门为央视春晚设计创作的以牛年为主题的生肖福礼。我在去年6月接到委托,并带领包括倪君、冯畇茜、赵晖及在读硕士研究生陈柳絮、陈卓然、张琰、袁也在内的核心设计团队进行创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图腾纹样和民俗民艺相融合,选取“正德宫碗”的经典器型作为“春碗”的创作原型,其“福”字取自《曾伯黎簠铭文》,并在图形设计上融入如意、祥云、葫芦、铜钱等元素。同时,我们在高骨质瓷上实现了釉下红的烧制工艺,每只“春碗”需经6道工序,5次入窑高温烧制,手工贴画、镶金,经过约116个小时的烧制,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福牛春晚收藏证书
正德碗手稿
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王耀玲
福牛春碗盘烧制流程
艺术中国:没想到这小小的碗中承载了大大的智慧,可谓独具匠心了。我注意到,“春碗”上的这个“福牛”形象与一般意义上的“吉祥物”有所不同,它可能少了些甜美可爱,但却多了些坚定和气魄。
王红卫:你说的对,这不仅是“福牛”的用心之处,也是我们作为设计师的态度——人类在2020年遭遇了全球疫情的至暗时刻,“福牛”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牛”转乾坤,用这一谐音的寓意去抵抗过去一年的惶恐和茫然。因此,我用充满力量感、踏实强壮的秦川牛代替了可爱的卡通牛或是乖乖牛,并在设计中选择具有吉祥寓意的如意纹、吉祥云、平安福,宝葫芦等元素,最终铸造了这只强悍有力又铆足干劲的“福牛”。一方面,作为日常生活的碗,它红红火火聚拢着生活的热乎气儿;另一方面,“福牛”通过碗为载体,化身图腾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愿景。
如意福牛盘 设计师:王红卫、倪君
福牛春碗套装
福牛春碗套装
艺术中国:是的,尤其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看就是牛气冲天,蕴含着一股强大的能量。
王红卫:这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想做的,“福牛”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守护和吉祥的加持。“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态度,而设计师更应该有自己的态度,要强调内心并挖掘有精神深度的东西,而不是浮于表面。
福牛春碗报道集锦
艺术中国:所以,今年的“福牛春碗”远远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生肖纪念品”的范畴,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我看到央视新闻、财经、中文国际、综艺等诸多频道,以及包括明星、网络红人薇娅等在内的诸多媒体、渠道都在聚焦报道咱们的“福牛春碗”礼盒套装。
王红卫:是的,这也要感谢总台的影响力和大家的认可。
生肖文化VS星座文化: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民族DNA
马年邮票 设计:王红卫、郝望舒
艺术中国:据我所知,除了今年的“福牛”系列外,您和您的团队早已创作了诸多经典的生肖形象和文创衍生品,包括国家邮政总局2014年贺年有奖专用马年生肖邮票的《马上如意》、猴年《祥瑞火猴》系列丝巾和鼠年《众望所“鼠”》系列瓷盘等形象都深入人心。在此,想请您谈谈对生肖文化的看法?
王红卫:生肖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各领域里的持续稳健发展,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大大提升。生肖、汉服、“国潮热”持续升温和流行,尤其能够感受到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回溯。不同于西方的星座文化,生肖是东方人的一种文化情结,并同春节一道逐渐得到更多来自世界的了解和认可,成为一种传播东方文化理念的载体。生肖文化逐渐成为文化潮流和时尚,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源于它根植于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是一种自发的身份认同。
猴年生肖丝巾 设计:王红卫、周圆圆
艺术中国:但潮流的兴起有时候只是数量上的激增,与生肖相关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却很难见到特别有代表性、深入人心的,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王红卫:可能和我自己属马有关吧,我从2014年那个马年开始逐渐对生肖相关的文创产品产生了兴趣,并在这些年将生肖文化作为课题之一与工作室研究生团队共同研究。你说的问题的确存在,我认为,生肖文化的核心DNA在于挖掘不同动物的性格特色,从而提炼其精神内涵,再与当代生活的审美取向相结合,进行一种视觉意向的传达。生肖文化源于传统,但又要走入当下,设计师要做的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找到十二生肖各自形象所承载的独立语言,在内涵上赋予它们美好的寄托,在视觉上将传统解读给当下,把精神内涵和美好期望与视觉形象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与受众产生共鸣,避免内容上的空洞和语言的趋同化。
2019年清华大学周历
文创产品——文化底蕴 + 略高于市场的产品思维
艺术中国:其实您对生肖文化的解读也是您做文创衍生品态度的一种折射。近些年,文创产业格外引人关注,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从设计师的角度,您怎样看待或定义文创产品?
王红卫:中国当下的文创产业充满了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文创产品的首要属性是产品,但与一般产品不同,它的定位是“文化创意”,所以它应该在符合所有商品属性的同时,更强调其文化内涵。
鼠年瓷器 设计:王红卫、陈柳絮
艺术中国: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它介于艺术品和商品之间,不仅需要艺术性的呈现和设计,还有着更高的文化诉求?
王红卫:是的。首先,作为一个设计师,一定会带有个人的审美取向和情感,但文创产品与太过个性化的“艺术作品”不同,它需要综合考量受众、市场等多方因素。这就需要设计师从“我”思维转换为“他/她”思维,进行广泛的学习和调研,明确产品属性、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同时要量力而为,了解包括制作成本、工艺技术、价格定位以及流通环节等各个要素,在可行性区间内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语言、材料和工艺。否则你的设计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停滞在草稿或个别样品阶段无法实现最终转换。另一方面,设计者又不能太过商业化,不要完全被市场拽着走。应该在了解市场、尊重市场的基础上,略高于市场。
艺术中国:怎样理解“略高于市场”?
王红卫:主要是文创产品高于普通产品的两个维度:造型、工艺的精致和文化内涵的承载。从工艺角度,我觉得无论价格贵贱,我们产品的“细节意识”还有待提高。精美并不一定意味着昂贵,但它一定要能够“浸入”人心。另外一点就是要深挖文化价值:现在很多文创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单一,缺少新意,其根本原因就是流于形式和表面,缺少真正打动人、吸引人的创意和内涵。
艺术中国:对,这让我想到最常见的一些杯子、手机壳等,它们大多处于文创的初级阶段,将既有的艺术作品、梵高的鸢尾花啊之类的复刻在上面,内容上照搬或挪用,形式上缺乏新意因而容易趋同。
王红卫:究其根本就在于:我们的文创产品缺少原创设计。真正的文创作品需要有自成体系的艺术语言、视觉形象和文化定位。这让我想起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先生多次强调的:“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能把文化都放在博物馆中,要把它活化,和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所以,要不断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强调文化根基并加入设计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其独有的生活美学观念融入设计之中。
从“大书籍”到“视觉阅读”——文创是一个自然生发的过程
《书语》
艺术中国:您刚才谈到“独立原创”的重要性,这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还要求设计师能够将其精髓内化,将抽象或意向的东西注入到文创产品中赋予其灵魂内核,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由内及外的视觉转化,塑造成更易被受众接纳的形态。我突然觉得,它似乎与那种“灵光乍现”不同,反倒更需要一个长期的酝酿和积累?
王红卫:是的,文创是基于经验与积淀的自然花开,它首先需要一片足够肥沃的文化土壤。我不是专门做文创的,我首先是一名教师,但更是一个设计师。毕业后,我一直任教于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视觉传达系,从事汉字字体与书籍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已经30余年了,并逐渐认识到“大书籍”意识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陈辉百扇语意
《视记50——陈汉民艺术设计作品集》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
艺术中国:可否给我们解读一下“大书籍”的意义?
王红卫:“大书籍”是我上课和学生不断强调的一个概念。它包括从书籍设计早期的编辑、排版、设计以及到最后纸媒与工艺整体设计的全部过程,基于这一概念,它又有很大的延展性:书籍设计更注重将理念物化,设计、工艺、材料、装帧和风格的选择并不是纯视觉的产物,它更应该传达设计者对书的情感、对内容的理解和品味,它虽然不是文字,但也成为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所以它远远超过了一本书的设计,“大书籍”强调的是文脉的继承和挖掘,是将理念视觉化的延展和再创作。这种“大书籍”的思维意识同样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从我们一开始的日历设计、贺卡、纪念章、邮票、品牌标识等等,到打破材料边界尝试新工艺之后所涉足的丝绸、陶瓷等领域,万变不离其宗的始终是“大书籍”理念。所以,可以说我们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渐拓展到做大文创这个维度中的。
《装饰》2019全年设计
艺术中国:您提到了材质的延展,其实您做书籍装帧设计与纸打交道最多,那么纸这种媒材是否也给您后来的设计注入了更多不同寻常的感情?
王红卫:是这样的。书和纸很难分庭而论,而书本作为以文字形式承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更给人一种厚重感和温度,它是高贵的,也和人有一种更天然而密切的情结。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纸媒的质感、它的文化属性和人文温度始终是无可替代的。和书本打交道的时间久了,自然也会被它所滋养,浸润出自身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品位,这对我们后来做其他设计都起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大书籍”并不只是基于书或针对书的简单装帧,“大书籍”思维强调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对内容的深度发掘、对品质、品位和审美格调的尊重以及对人文温度的关照——而这些也是做好任何文创产品的必备要素。
标识设计集锦
艺术中国:这样的文创产品也一定会是有厚度的。
王红卫:对,做文创并不能为了简单的视觉意义上的“吸睛”或“好玩”,它一定要有内涵,而这种内涵就如同读书人的修养,是一种文化气息。因此,它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迎合商业或市场,而应该生发于设计师自身对生活的态度,这样就会避免使我们的文创产品沦为只会抓眼球或博噱头的纯商品,从而提升它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地位和高度。如果把个人修为和产品内容做到位,便不会轻易被市场所裹挟了。
2019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际形象设计展
整体视觉设计
艺术中国: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好的文创产品可以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书籍”,它同样具有文化载体的属性?
王红卫:也许我们可以发明一个词——“视觉阅读”。不同于文字的传达,它更强调通过直观的视觉设计来传递信息和态度,那么这种阅读方式可能更生动而直接。好的设计师就如同一个导演,他应该通过自身对于产品的理解来更好地把故事传达给受众,这种创作不局限于书的封面、作品海报或是包装,它塑造的是一个综合的视觉体验和语境。如果说视觉阅读是传统书本阅读的一种延展和补充,那么好的文创产品应该属于这一范畴,是可以独自讲故事,并可以被阅读的。
2019清华招生简章全景
2019ICCM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
整体视觉设计
新世界数学奖证书
艺术中国:正如您所言,您首先是位教师,然后才是设计师并涉足文创。那么在这30余年的教学中,您还有哪些体会和我们分享?
王红卫:首先要感谢这30年的持续教学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学生从80后到90后再到现在的00后,他们也带给我新的启发,传递给我每一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所谓“教学相长”,我们彼此接纳、更新固化的模式、探讨新的可能,这非常重要。我的很多研究生和博士毕业生都相继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成就,他们的进步也给我新的启发。
鼠年敦煌瓷杯和丝巾
鼠年敦煌瓷盘 设计:王红卫 陈为
同时,教学与实践密不可分,这样就确保我们一直亲力亲为在第一线。这行里没有惯性而言,好像一直在创新求变。在这一次次的改变中,唯一不变的是它们所积累的扎实的轨迹——教、学、实践从未停歇,它不仅是工作和研究,更生发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热爱。
福牛春碗设计讨论现场
艺术中国:基于研究和教学上的成果,在实践上积累宝贵经验,加之做书籍出身的那片初心,我想这才是您踏入文创领域并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这样深厚的根基从未断过,它成为一种自然的水到渠成。
王红卫:做文创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为了文创而文创。它的到来就如同一颗生命树,需要土壤的孕育作为根基,而这片土壤是否足够丰厚便取决于设计师的文化底蕴和积累。它决定了树苗是否能够茁壮成长、抵御风雨,并最终开花结果。它的生命力也源于设计师对生活的阅读和感悟。
工作室讨论现场
王红卫教授和春碗
艺术中国:最后,如果请您给新生的文创人一些建议或意见,您最想说些什么?
王红卫:建议倒是谈不上,毕竟对我而言做文创是兴趣使然,我也在不断探索当中,但我愿意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首先,文化先行,在关注当下的流行、趋势同时,文创产品应该始终根植于本土文化;第二,创意是核心,设计师应该具有独立的灵魂,彰显原创性,传递独特的审美品位;最后,产品必须能够落地,要熟悉不同类型产品的功能、属性,除了创意、设计和研发外,更应该了解产业链结构,关注包括成本、材质、不同年龄及购买力人群的调研、产品流通和渠道在内的各个环节。总言之,文化创意产品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创意+产品”这三者是缺一不可,三位一体。(采访/文字:付朗,图片由红卫设计工作室提供)
王红卫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来源:艺术中国Art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