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清华美院教授苏丹出席“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主题研讨会暨“艺术乡建”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2021.05.21

编者按: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中国美协艺委会在近期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学术讨论、展览交流、惠民活动等工作中,认真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现推出“中国美协艺委会在行动”系列报道专题,共飨文艺思想与美术成果。

“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主题研讨会暨“艺术乡建”学术研讨活动在厦门举办

2021年5月14日至16日,“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主题研讨会暨“艺术乡建”学术研讨活动在厦门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主办,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承办。

主题研讨会现场

“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主题研讨会首先召开。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委会主任、清华美院教授苏丹,副主任郝大鹏、黄建成、邵健、蔡强、马克辛,秘书长王国彬,易亚源境创始人俞昌斌,山东建筑大学副院长陈淑飞,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梁青、副主任叶昱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重点讨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聚焦2022年“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主题及理念;其次是对今年要举办的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的发展定位做了讨论;三是探讨了建立“中国环艺档案”的计划及路径。

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委会主任、清华美院教授苏丹讲话

苏丹在发言中表示,要从关照中国环境建设现实的责任出发,突出环境理念,确立为中国而设计品牌的责任感,培养环境意识,重视城市发展新模式,以及艺术和科学对于环境发展的新方法,同时要结合中央倡导的中国当下城市建设的有机更新的模式,把美学的概念付诸于城市环境建设实践过程中,同时注重地域特色,此外还要关注年轻新一代的培养。环境设计艺委会两个重要活动平台要真正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偏重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则围绕美育工作,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目标,走出校园,进行科研转化与社会参与,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审美韵味、文化品位。

马克辛从“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的历史出发,阐述了它的含义和初衷,进而提出大展主要要响应中央号召,既要展示地方特色,同时要关注环境问题。郝大鹏表示“为中国而设计”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既要凸显艺术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明年第十届大展将是对前20年活动的总结,主题要关注社会进步,关注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思想精神。蔡强对文化坚持、文化传承等观点表达了认可和赞同,并以海边福建民居600年的智慧为例,指出传统的代表性特点,并提出要注重主题的国际化角度。黄建成认为要体现“为中国而设计”的主旨和坚守,在大文化主题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主张,综合考虑地域性、辨识度以及特色。邵健表示,具有鲜活时代特征的主题将具有很强的吸引性,当下城乡美学是受关注度较高的时代课题,还需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传承文化内涵。同时,承办地厦门又是个前卫时尚轻松的城市,要注重年轻人的观念。俞昌斌提出要观照生态自然,多关注中国文化的新浪潮,注重科技浪潮和互联网、计算机光速等方面的结合,进行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陈淑飞表示大展的主题导向既要开阔也要明确,避免存在大展导向和参与者的想法存在理解差异的问题。梁青希望结合厦门作为滨海小岛城市的特质,从闽南人文的特殊性出发,观照海洋文化和厦门本土的生活方式。叶昱认为厦门做为年轻人喜爱的旅游城市、网红打卡城市、咖啡厅密度较高的城市,主题应关注年轻人的喜好。王国彬阐述了当前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委会“两实一虚”的学术活动架构。所谓“两实”,是指“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和“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两大学术活动,二者隔年轮流举行,一重“服务”,一重“美育”,并通过大展主题的设定,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讲话精神,同时保证信息时代学术活动的密度以及高度;“一虚”指的是建立“中国环艺档案”的计划,将系统梳理环艺专业的历史文献,当下工作开展也应站在档案梳理者的角度,以发思想之先声。

与会嘉宾合影

5月15日下午,“艺术乡建”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委会主任、清华美院教授苏丹,副主任郝大鹏、黄建成、邵健、蔡强、马克辛,秘书长王国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何崴,易亚源境创始人俞昌斌;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礼建,院长李超德,副书记林旭,副院长林梓波、林金强,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梁青、环境艺术设计系教授张明等出席了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围绕环境艺术设计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如何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与不同产业融合,探索进一步完善其协作性、互动性,凸显地域性、创新性,以及艺术乡建如何使乡村变得更美好等议题展开讨论,聚焦如何以“美术”为目标、以“艺术”为路径、以“科学”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坚持“四个自信”,为国家、社会、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创作,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体现在新时代的环境艺术作品中。

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键

林键代表福州大学讲话,介绍了福州大学和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并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艺术设计创新和美育教育,充分发挥艺术在服务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苏丹教授讲话

苏丹认为本次研讨会是对当前时代进行的再思考、再出发,也表示研讨会是对中央号召的响应,希望大家在主题演讲和学术分享中获得启发,明确艺术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从而对未来的学校课堂教学有所促进,培养新一代。 随后,何崴、俞昌斌、李超德根据各自的学术研究实践,围绕“艺术乡建”主题展开演讲。学术演讲环节由王国彬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何崴以《容器、酵母、灯塔——建筑在乡建中的作用》为题,以近年来主持设计的多个乡村振兴案例(上坪古村复兴计划、溶岩美术馆、石窝剧场、巴谷宿集、都团村公共服务中心等)为线索,阐述了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多重作用。认为乡建中的建筑应该具备“容器、酵母、灯塔”般的三重作用,即:满足功能需要,激发内生动力和形成社会影响。

易亚源境创始人、上海乡聚公社联合创始人俞昌斌以《有审美的乡村、有温度的欢聚》为题,从2016年设计建造的乡村农舍开始,分享了两个乡村振兴项目实例。一是南京市溧水区郭兴村无想自然学校,二是崇明乡聚实验田,这两个项目分别获得了2018和和2019年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国际杰出贡献奖。讲述了乡村振兴与儿童、公益、共建、艺术、电影、音乐、美食、城乡融合、抗疫等一系列因素的关系。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李超德以《乡关何处?艺术乡建之我见》为题,对现有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实践的过程中,艺术家、知识精英、商业资本如何进行乡村建设,村民的生存权益和农民主体的“自主性”如何体现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让建筑消失于人群,与大地相连”“野草之美与足下文化”等设计营造观,强调建筑与景观中自然因素的生成。乡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体,将物理空间的乡,建设成真正活态的乡、精神家园的乡。

三位嘉宾演讲结束后,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委会专家和演讲嘉宾进行了对谈与交流,提出见解和看法,让与会听众获得更多启发。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委会秘书长王国彬主持演讲。

互动交流现场

邵健认为我们应该向乡村学习,乡村建设第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读和学习乡村中留下来的场所和其与自然相处的形式。乡村是生动的,可以带来很多设计灵感。希望同学们大胆尝试,确定意愿之后就要马上着手,并能够坚持不懈。黄建成提到在艺术乡建的过程中,要思考怎样把真正的艺术融入乡村,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短暂的、表象的融入。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持续的,甚至是能带来一些产业形态的活动,而不单单只是短暂的表象活动。蔡强希望青年学者和未来设计师不仅仅只是从书本上了解知识,还要切身的感受信息交流的学术氛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总结自己所学的东西,多见识,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实践。马克辛表示要在实践当中不断校正、不断寻找、不断总结,真诚地去投入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在艺术实践创新中获得感受体悟。俞昌斌认为乡建一定要多融入乡村人的生活,其次是真正喜爱艺术才能投入其中,持之以恒。何崴认为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批判和质疑,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态度去学习。 本次活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关于美术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落实,与会专家围绕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思想进行讨论、演讲、交流,关注生态环境、社会进步、文化传统、艺术与科技、文化创新源泉、有机更新及年轻新一代等问题,明确了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强调了“为中国而设计”品牌的价值,以期将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合影

提供:环艺系苏丹教授

摘编自:中国美术家协会公众号

© 2024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100084

© 2024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