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分享

老院长常沙娜出席敦煌服饰艺术展开幕式暨《敦煌服饰文化图典·初唐卷》新书发布会并致辞
2021.10.09

2021年10月8日上午,敦煌服饰艺术展开幕式暨《敦煌服饰文化图典·初唐卷》(下文简称“《图典》”)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一层展览厅开幕。此次活动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下文简称“中心”)承办,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华服志网站支持。

此次展览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历代服饰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敦煌服饰文化图典》“初唐卷”和“盛唐卷”的部分成果展示。我们希望敦煌服饰文化能够被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敦煌艺术的爱好者了解、喜爱和运用,引发更多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思考,使敦煌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本次活动由北京服装学院王子怡副教授主持,中心名誉顾问、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常沙娜教授,敦煌吐鲁番学会前秘书长/副会长、中华书局柴剑虹编审,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承雍教授,北京大学朱玉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正建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孟嗣徽研究员,故宫博物院严勇研究员,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马强研究员,中国纺织出版社郑伟良董事长,北京服装学院刘元风教授以及北京大学、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领导莅临现场。北京服装学院校领导周志军书记、贾荣林校长、倪赛力副书记、詹炳宏副校长以及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美术学院、时尚传播学院、科技处、宣传部等部门领导出席。

图片

▲嘉宾合影留念

开幕式伊始,常沙娜先生致辞,她首先介绍了这些年来她与敦煌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深厚特别的情感。她特别肯定了刘元风教授带领着中心团队接续着前辈们的铺垫,继续敦煌服饰文化的研究工作。此次,她看到这个敦煌服饰艺术展览和《图典》,看到这些丰硕的成果,非常高兴有那么多年轻人能够继续弘扬敦煌艺术,相信敦煌文化也一定能够生生不息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图片

▲常沙娜教授致辞

柴剑虹先生发表致辞。他非常高兴能在此次展览中领略了敦煌服饰艺术风采,了解和学习了敦煌服饰研究和创新设计可喜的成果。他认为敦煌服饰艺术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大家需要共同努力在传承和传播敦煌服饰文化的同时,探索新时代的服饰创新设计的典型,让古典的敦煌服饰文化走入当今时尚生活之中,为提升人们日益丰富的多样化的物质需求,为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努力。

荣新江先生、荣新江先生、马强研究员、郑伟良董事长、周志军书记先后发表致辞。

刘元风教授最后进行总结致辞。他首先代表中心对北京服装学院、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个相关机构、院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此次图典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他和团队人员走入敦煌深处去调研,通过最朴素的手绘,一笔一画地赋予敦煌服饰文化以新的面貌。此次《敦煌服饰文化图典·初唐卷》是“敦煌服饰文化图典”系列图书的首部著作,他和团队将继续深入对敦煌服饰文化进行研究。

图片

▲刘元风教授发言

新华社、光明日报、纺织服装周刊、中国服饰、服装设计师、中国纺织出版社、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浪网、掌上出版等多个媒体参与并报道此次活动。校内外师生也积极参与观展,现场活动反响热烈。

图片

常沙娜教授(中)、刘元风教授(右)观展

图片

▲嘉宾参观展览

图片

▲现场活动

敦煌壁画和彩塑所呈现出来的服饰文化风貌,无疑是中华服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中世纪服饰文化的艺术宝库,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杰出的艺术才能和生活智慧。这些资料构成了一座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和装饰艺术的博物馆,为艺术设计和理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研究资源。

此次展出的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团队成员以敦煌石窟实地考察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查证,根据敦煌壁画或彩塑图像整理绘制的人物服饰效果图和重点图案细节图,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艺术再现作品。这些画稿和作品不同于对敦煌壁画现状的复制,也不同于对敦煌壁画原状的复原,而是在忠于敦煌壁画造型、色彩和构图的基础上,运用服装语言和图案学的组织构成原理,同时加入了绘制者和制作者对图像新的理解和新的诠释,并将残缺部分进行合理补充,将褪色部分进行科学完善,最终再现并赋予敦煌服饰文化以新的面貌,是以珍贵的一手资料和艺术感受为前提的艺术实践型研究。

图片

▲展览照片

悲慈怡然——敦煌菩萨服饰

菩萨是菩提萨埵(梵文Bodhisattva)的略称,菩提意为觉悟,萨埵意为有情,凡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都可以称为菩萨。敦煌壁画中所表现的主要是佛经中所说的与佛共弘教化的胁侍菩萨以及经变画中的供养菩萨,常绘制在主室西壁龛内外、主室南北两壁的说法图或经变画中以及东壁门两侧的壁面上,有独尊式画像和群体式画像两类。

菩萨形象的世俗化和女性化是唐代菩萨造型的主要特征,正如初唐高僧道宣法师盛赞宫娃美如菩萨一样,这一审美特征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以丰肥为美的流行时尚,令观者在慈悲庄严的氛围里感受到自然平和的亲切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照片

净土庄严——敦煌天人服饰

天人又称天众,在佛教中指的是住于欲界六天及色界诸天之有情,亦指住于天界或人界之众生。这里将天王、天女、帝释天、飞天、伎乐人、力士、化生童子等人物形象归于天人的范畴,他们是佛经中护佑、赞叹、供养佛法的角色。虽然源于虚空的天界,但是天人的形象和服饰却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和升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照片

人间万象——敦煌世俗人物服饰

敦煌世俗人物主要出现在故事画、经变画、史迹画中,还包括为了彰显建窟功德和笃定信仰的供养人画像。前者是依据壁画情节需要而绘制的角色式人物,后者是具有真实身份的历史式人物。无论是何种情况,敦煌壁画中世俗人物的服饰都较为明显地反映了当时帝王、官吏、贵族、僧侣、居士、兵将、商人、侍从等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物服饰风貌,更贴近世俗百态的真实生活。

可以说,敦煌世俗人物服饰是社会万象的缩影,以图像的方式保留并反映了了当时服饰的多元化面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照片

似锦繁花——敦煌服饰图案

这里的敦煌服饰图案是指附着于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人物服饰上的装饰花纹,它协调地衬托壁画主体人物,装点彩塑,使得整个石窟造像更加精彩和耐看,因此是敦煌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些五彩缤纷的服饰图案来源于画师对当时染织品的忠实描摹和适当美化,是对当时服饰图案题材、色彩、工艺、质感的形象记载。在考古实物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这些图像对全面认识中国服饰历史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同时,现代设计也可以从中得到灵感和启示,转化运用于装点今天的美好生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照片

随色象类——敦煌服饰艺术再现

敦煌服饰艺术再现是建立在深厚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项实践性研究工作。按照敦煌服饰文化所涵盖的丰富内容以及敦煌服饰艺术发展的脉络规律,佐以历史文献考证和服饰纺织品文物对比,研究团队从敦煌石窟的历史背景、典型人物形象、服饰历史等三个方面,展开由宏观到微观、由博大到专业、由整体到个体的理论研究,为进行艺术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这里展示了敦煌初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天女和世俗男女供养人服饰,以及最负盛名的莫高窟盛唐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群像的服饰,期待呈现出敦煌服饰在千年变迁中所形成的丰富而交融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深入理解以敦煌服饰艺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目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服饰艺术再现图片

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人物造像生动自然、形态优美,服饰精致、图案华丽。唐代壁画和彩塑人物造像愈加生动写实,造型日趋丰腴,服饰形态多样,图案描绘细致,不仅再现了佛陀、菩萨、天王、飞天等佛国世界人物的服饰,还表现了天子、王侯、官吏及百姓等各社会阶层的服饰,以及西域地区及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而且唐代的供养人像服饰还突出反映了当时最奢华的流行时尚,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繁盛、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

常书鸿先生曾在《敦煌历代服饰图案》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敦煌艺术,不仅反映了外来文化影响和隋唐盛世的佛教美术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记录了中国历代的装饰图案、色彩运用和工艺技术。从敦煌壁画和彩塑上临摹下来的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实际上就是中国历代服饰和织造、印染工艺的重要历史资料。”因此可以说,敦煌石窟艺术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宗教性与民族性高度融合的社会文化生态史。

摘编自: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公众号

© 2024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100084

© 2024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