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既有制作精良,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有活态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传承人。这些都是传统手工艺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但当下面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时,发现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文化精神虚无化。不少传统手工艺品只有表面的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没有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有些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得极为生硬,而且更多的是形式要素的简单化借用,以至于手工艺品呈现出不伦不类的面貌,很难寻觅和体味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其次,奢侈化。在传统手工艺品中,以古代宫廷审美趣味取代普遍的审美意志,不能真正体现广大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喜闻乐见,平民化和民主化的意识严重缺失。在手工艺的材质、制作工艺和装饰方面极力追求豪华奢侈之风,追求繁缛精细、妩媚艳俗,充满脂粉气和宫廷审美情调的感觉,以至于使手工艺作品成本高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第三,高度商业化。传统手工艺制作、营销只盯着经济效益和商业回报,完全丧失了文化责任和社会效益,导致手工艺设计水平的大幅下降。许多手工艺作品粗制滥造,失去起码的品质。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带来了丧失优异手工技能的惨状。手工艺的本质特征和应有的魅力消失殆尽。再者,极端功利化。不少传统手工艺的出台,只顾眼前利益,毫无长期的社会效益。盲目追求当下短暂的利益,只为一时的需求赶时髦、追时尚,而丧失了“精品意识”和“流芳百世”的创作意识,从而把传统手工艺带入了歧途,充满了功利气息。
面临上述问题和困境,传统手工艺何去何从,未来如何发展,这是在当下时代语境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多次赴日本考察,对崇尚手工艺文化的日本石川县的金泽市印象深刻,日本金泽美术工艺大学的办学理念为“以手思考,用心造物”,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者柳宗悦之子柳宗理就是这所学校的教授,他的手作思想——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结合成为了这所学校传承与发扬的主导思想,对手工艺发展的理解从简到繁,再由繁归于简,所谓大道至简。笔者从中深受启发,结合自己这些年对国内外手工艺发展的所见所闻,认为中国手工艺未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趋势,即市场化、艺术化、生态化。这是基于众多学者对传统手工艺如何向当代手工艺转型的思考。
一、市场化:从产业优化到新媒体的传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传统手工艺首先来自手工业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开始恢复起来,当时,手工业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手工业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过渡时期的重要形态。这里的“手工业”很大程度上包含手工劳动形态的传统手工艺,包含实用性的和观赏性的工艺美术,国家设置的手工业的管理部门起初是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到后来的轻工业部,从50年代之前的民间手工作坊到手工业合作社,从国营经济体制发展的各种手工艺企业,到现在当下社会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又回到个体发展的手工艺群体。这些凝聚东方文化特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受20世纪初期包豪斯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机械化、工业化的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与以手工劳动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传统手工艺逐渐面临着新的生产技术的冲击。传统手工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必须进行转型与改革,才能在当代更好地发展。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最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决定发展的必要。不能仅停留在传统手工艺本身,再美、再纯粹的手工艺也要服务于市场和大众,否则再好的手工艺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振兴和发展手工艺,不只是对文化的传承,而且具有深刻的民生意义。在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同时,亦是一种新兴的、高附加值的现代经济的开发过程。
中国手工艺由传统转变为现代,必须要融入市场,市场需要产业发展,中国手工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目前手工艺的产业发展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有面向普通百姓的批量化生产的工艺礼品、装饰品以及各种旅游文创产品,也有面向有文化品位的消费群体的高端纯手工制品。面向普通百姓的消费群体,需要降低成本,走大众化路线,在商业化运作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与创新;而面向有文化品位的高端客户,需要强调传统工艺技术的精湛,体现手工艺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利用科技与设计创新的手段来叙事表达有情怀的故事,并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手工艺发展的再生设计力量。传统手工艺若要真正融进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不同的传统手工艺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现代人眼前。在2020年疫情开始之前,发展文化旅游业成为了振兴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渠道,现场手工艺文化表演和当地民宿的沉浸式居住体验,使得手工艺逐渐展现了其材料的物性和突出技艺的灵性,通过这样的商业化手段,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手工艺“活态文化”传承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在数字媒体专业领域,我国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过程中已经开始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赋能,传统手工艺和非遗数字化传播形成了多元化方式。以短视频、微信为代表的媒介传播,对手工艺的市场引导和文化宣传占据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以往单一的报纸、电视、现场表演等传统媒体形式,即时性、智能性、互动性成为当下传播手工艺的重要信息化手段,具备信息化设计的很多时代特征,手工艺传承人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以故事讲述、影像展示等多种方式传播传统工艺文化。短视频的传播形式,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拉近传统手工艺与普通民众距离的方式,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关注更广泛地域的手工艺文化。微信和抖音作为中国当下最流行的文化传播载体,既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又有视频号等新媒体的不断更新,是目前传播各种文化与交流的最主要的平台,充分显示出现代科技信息化平台传播的影响力和热度。通过人工智能化、数字媒体信息化的各类平台,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故事渲染与沉浸式的体验与教学,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民族文化、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力度,让传统手工艺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其自觉加入保护与传承传统手工艺的队伍,这也有利于促进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进一步融合共生。
罗献兵 夹纻脱胎犀贲 (皮) 绿云纹首饰盒 漆艺 13×5厘米 2013
二、艺术化:从实用功能到艺术审美
艺术化是手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手工艺的基本特征。虽然传统手工艺受到工业化的影响而逐渐式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手工艺的价值并不会消弭。我们要看到手工艺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实质,而非一味地停留在单纯的材料与形式变化上。
工业文明之前,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手工艺,建筑中的雕刻、彩绘,民俗活动中的剪纸、年画、皮影、泥塑,以及带有装饰审美的首饰、服饰制作等,这些具有艺术审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因人们日常需要应运而生,在实用的基础上愉悦人们的身心,成为民俗与审美观念的载体,因而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具有审美价值。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认为,手工艺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最大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手工劳动其背后有心的控制,通过手来创造物品,给予劳动以快乐,使人身心愉悦,这才是赋予物品美的性质的因素。他在《日本手工艺》一书中指出手工艺因为手和心相连,手工艺匠人们或艺术家们心手合一,灵巧的双手传递着心灵深处的思考。([日]柳宗悦著,张鲁译,徐艺乙校《日本手工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页)
柳宗理是日本工业设计之父,他极为推崇其父亲的民艺精神,认为手使用的设计产品还是需要用手去制作并充分体验与思考,不能仅仅通过电脑软件的模拟效果和设计操作来完成,他的每一件工业设计产品都亲自用手工制作的形式去探究,其设计作品更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亲手制作的许多设计作品反映出“实用即为美”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其实用功能的价值,还须让每个人要用心去感悟手工制作的器物所传递的情感,制作者通过自己的手,把情感投射在手工艺器物之中。这种赋予手工艺生命与情感的过程,也是手工艺彰显人性的重要特征。传统手工艺诞生于民间,是当时人们生活结构与社会结构下的艺术表达形式,情感化的表现是传统手工艺必不可少的。因此,现代生活在与传统手工艺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更加注重人性化这一重要特征,重视情感化的表达,才能使现代消费者得到更为完善的艺术与审美体验,也更加有利于缩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差距,贴近其与现代人群的距离。
罗献兵 犀贲 (皮) 圆玺盒 漆艺 12×11厘米 2017
三、生态化:从创新设计到设计生态平衡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存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手工艺在当下的设计语境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战争、灾难、疫情的生发,新的文化观念和新的意识形态也在逐渐形成,传统手工艺从强调规范化的制作过程和注重制作的精良程度,开始转型为更加多元化意识形态下的现代“手工艺设计”,并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设计”模式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原创性”自然成为手工艺创新设计的灵魂。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enflies Benjamin,1892—1940)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说,艺术作品也可以如同其他产品一样被复制,复制品取代了原作的独一无二性。但复制总要有一个原型,这是需要创造性的,人的独创性是无法被机械取代的。通过本雅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可以认为,这种独创性即“原创性”,是手工艺的本质特征和典型内核。如何去实现这种原创性,毫无疑问,想象力是原创性的源泉。手工艺的“创新设计”能选拔优秀人才,激发原创力,但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一个非常有利的“设计生态”基础。“设计生态”出现问题体现为在某个时期、某些境况下设计自身的生态呈现失衡状态或出现悖论,因此,需要我们对设计本身进行反思和再设计。手工艺设计属于设计的研究范畴,应该考虑这种“设计生态”的平衡,中国手工艺的未来发展需要结合“设计生态”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传达的文化精神与设计理念。一方面需要用生态理念发展手工艺。构筑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和谐空间,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生态、珍惜资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阻止生态失衡,树立“以生灵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达到人与环境、人与所有生灵和谐共处的目的。
201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同年,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门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把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可以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的延续性,体现了手工艺文化在国家层面的生态平衡作用。为了实现手工艺及手工艺传承人之间所形成的设计文化的生态平衡,需要我们进一步厘清这些多元化主体的关系,未来手工艺应该是多元化主体从“原生态化”转向“共生态化”的过程。传统手工艺须依赖于多样化个体与机构介入形成再设计传播之链。传统手工艺除了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之外,还出现了包括高校、工作室、工作坊、传习所在内的更多样化的传承与教育以及传播方式。如衡水内画、桃花坞木版年画、南通蓝印花布和剪纸、苏州御窑金砖、龙泉宝剑、聚元号弓箭等制作技艺,仍然停留在“原生态化”的生产和制作基础上。而在当下设计语境中,由政府部门等机构和院校、媒体参与主体介入的传统手工艺“共生态化”境况下,对于原先具有实用性的品类而言,可以改变其原有功能,在核心技艺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审美文化要素,制造新的市场需要。通过新媒体的形式进行更有效、合理的宣传,用多元文化主体设计系统性地整合,拓展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销售渠道,进而促进手工艺再生与设计的革新;保留了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企业,鼓励其走机械生产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道路;注入现代设计元素,原先和民俗结合在一起的手工艺品类,如剪纸、桃花坞木版年画,在保持剪刻、木版印刷等原有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可以向西方文化的当代剪纸艺术、版画艺术学习其艺术的形式美感,在保留传统意蕴的基础上,将现代生活题材融入其中,采用具有现代感的审美艺术形式,实现从民俗手工艺品到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转变。
颜松柳 一苇渡江 德化白瓷 30×16×50厘米 2006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市场化是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手工艺传承者实现乡村振兴,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艺术化是手工艺发展在物态化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从“以手思考,用心造物”的理念出发,真正思考手工艺之中“手”与“心”的艺术价值,从中去体会这种工匠精神,发掘“材美工巧”“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文化及古代哲学思想从物质到精神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中国手工艺的未来发展一定是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鼓励和保护政策推行之下进行的,在“设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部门、机构、高校等传统手工艺参与主体的介入,由“原生态化”转向“共生态化”。作为中国工艺美术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手工艺未来发展的探索不仅是市场化、艺术化、生态化的现代转化与再生设计,更对实现国家、民族和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作者:张夫也 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教授。本文章图、文原载《美术观察》2022年第11期。
(来源:艺术史论系教授 张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