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2019年4月25日,由lj体育(中国官网)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主办,学院分工会承办的“设计可持续?清华美院青年教师沙龙第9回”举行。清华美院党委书记马赛、副书记邹欣以及来自各系的青年教师近20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家围绕设计、艺术、可持续等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在相互的交流和提问中获得更多启发。
沙龙由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教授刘新、《装饰》杂志编辑部主任周志共同主持,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付志勇、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崔笑声、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向帆、工业设计系副教授范寅良、绘画系教师闫辉、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姚璐作为嘉宾参与沙龙,德国罗森塔尔有限公司创意中心总监罗伯特·苏克以及陶瓷艺术设计系、雕塑系、艺术史论系、信息艺术设计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教师也参与到本次沙龙讨论当中。沙龙由工业设计系教授刘新、《装饰》杂志编辑部主任周志共同主持。
工业设计系副教授范寅良、绘画系青年教师闫辉
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向帆、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姚璐
沙龙中金句频出,比如“人有欲望,设计就有需求,设计不会作为不可持续的一种行业,但设计本身是否推动了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抛开情怀,可持续设计具体应该如何开展?”“让设计成为一种‘再设计’”“艺术家负责提问题,设计师负责解决问题”等等。
刘新首先介绍了刚闭幕的第三届LeNS可持续国际会议,全球36个大学参与到这个项目,并首次尝试了全球同步的分布式会议方式,在北京、米兰、巴西、南非、印度、墨西哥同时举办,利用网络分布式的讨论可持续话题。他希望青年沙龙的这次讨论可以回归可持续的根本出发点,引发更多的思想碰撞。
周志提出可持续是热点话题,本次沙龙主题“设计可持续?”可以视为是对这个词的质疑。当下,可持续、生态、绿色设计、环保设计等概念层出不穷,也非常有必要进行辨析,可持续不能仅作为一种口号,籍由可持续而衍生的思考也应更多样化,更多维。可持续应有可操作性,现在已经有厂家开发了一些产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时尚与实用,在可持续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付志勇指出从宏观方面看很多项目涉及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比如更健康的福祉,更好的教育,甚至包括对海洋、饮用水问题的关注,“可持续”在UNDP变成一个非常大的概念,设计是其中的交叉点,这应引发重新思考,我们谈的设计究竟在谈什么?他提出在这样的背景下,要重新去定义设计和可持续,要应对这样的挑战,包括教育、学术研究要注重什么?这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是值得讨论的。
崔笑声提出“可持续”这个提法,后面加不加设计,是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政策、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所以在设计学或者设计这个门类上对可持续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他也提出可持续战略落实到专业的设计门类中,具体是什么样的操作,或者是什么样的替代词,这需要设计学门类参与者需要深入去思考。他认为应深入挖掘在各个专业的设计门类里面,或者跨专业的设计门类里面能否找到一些有共识的切实问题,展开真研究。
范寅良针对绿色建筑和城市可持续的问题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他谈到人有欲望,设计就有需求,设计不会作为不可持续的一种行业,但设计本身是否推动了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问号。设计推动到底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不是设计让生活更美好,更健康?同时他认为可持续与设计之间有一定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对欲望的认识,设计对欲望的认识和解决方式,和人们本身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为两方面都有不同的利益关系。可持续设计不是在节约东西,最关键是要平衡各种资源,需求和需求之间能达到共赢,这样才能达到相对的平衡。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把可持续落实到某一个需求点上。
姚璐提到“可持续设计”的价值引领不应仅仅是用户需求,或者空间的形式与体验,要以环境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标。这个过程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互动。同时她也提出“设计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很多可持续的“网红”作品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就是为了可持续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消耗和不可持续,或者是符号化的可持续,抛开情怀,“可持续设计”具体应该如何开展?最后,她也对设计院校中“可持续设计教学”如何开展分享了思考与目前的工作。
德国罗森塔尔有限公司创意中心总监罗伯特·苏克从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谈起,说到“可持续”是一个大理念,但执行起来面对很多困难。因此无论从设计师、生产者、用户,都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少用一次性的东西,多普及“可持续”的理念。这个很有意义。同时他提到能源是有限的,在设计中要考虑如何进行改变,让设计成为一种“再设计”,一味强调新产品,但新、旧产品之间没有联系,资源不能兼用,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陶瓷艺术设计系尹航在讨论中分享了她自己践行“可持续”的行动,提倡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去改变,也是推动“可持续”的力量。同时她还提到能否以可持续的材料去替代塑料,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而减少对世界的污染。
清华美院党委书记马赛指出,希望青年沙龙能够促进大家更多的交流和合作,这是沙龙核心的目的。现在很多创新都是在交叉层面产生的创新,美院的各系之间的教学可以有更多的交叉合作。对于“可持续”的话题,马赛认为要分析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样一个问题。以美院工业设计系“展示设计课程”为例,他谈到这样的课程不仅让学生们学习了展示专业知识,还渗透了“可持续”的理念,是从教学角度对“可持续设计”的探索。
闫辉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谈了对“可持续”的理解,提到当代艺术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本题的概念,也会涉及到文化、环保等命题。只是用一种环保材料来表达环保的理念,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如果借用新型的材料传递对于这个社会问题的思考,受众会更大。新型材料、环保材料,对于艺术家来说首先使用这种材料是一种态度,其次还可以以艺术创作来呼吁公众关注“可持续”话题。
向帆指出探讨什么是“可持续”,首先要提出什么是“不可持续”。首先分析哪些东西没有持续下来,这会帮助我们什么理解什么是“不可持续”,才能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同时她提出艺术家的提问、科学家的研究,让“可持续设计”可以落地。
在自由讨论阶段,艺术史论系副教授章锐介绍了“当代艺术”与“可持续”的关系,提出古代传统的艺术创作里面的“可持续方式”。艺术史论系副教授郭秋惠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艺术史的回顾,提出应倡导健康、适用、合理的生活方式。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蔡琴分享了她参与的有关“可持续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经历,提出作为设计学科在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包括“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指出美院很早以来就已经在各个方面参与这方面的建设,而且这个理念慢慢渗透到美院的教学和研究中。设计首先要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建立起理念认同。
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王之纲从信息艺术领域谈到媒体内容的生产也存在高度浪费的现象。信息化是一个趋势,但我们缺少对立面的反思。对于科技伦理声音非常微弱,缺少制衡。他提出大家对于“创新”这件事情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偏颇,需要设计师们认真思考。雕塑系副教授冯崇利从雕塑专业的角度谈到艺术工作者的作品应能够反映持续的理念,这是最大的“可持续”。另外他也从设计的角度提出要做最合适的设计。他以自身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经历提出,平衡好手段和意义,对于文物进行最合理的利用和展示,都是好的“可持续”方式。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周艳阳提出个人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也引发了大家的诸多思考。
现场讨论激烈,气氛活跃,有问有答,从沙龙主题延展出更多话题,大家都认为“可持续”既是责任也是问题,设计师、艺术家对于这一理念的传播以及落地都负有责任,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在教学环节中积极推动贯彻“可持续”理念,同时通过设计和艺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文:美院院工会 图:教师本人提供)